记者从南京江宁区法律援助中心获悉,经过盘点,2024年以来,该中心围绕省市中心工作重点任务,完善“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”功能,更好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、多样化法律服务。截至12月31日,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571件,接待法律咨询10000余人次,为受援人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近800万元,有效维护了广大困难群众、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。
江宁法援中心加强与法院、检察院、公安机关的沟通协调,健全完善网上工作协作平台。根据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功能定位,结合群众需求,在菜鸟网络南京空港园区、在村(社区)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点5个,提档升级站点4个,已完成全年工作站点建设目标任务。规范运行驻公检法法律援助工作站。加强与公安机关、检察院、法院的沟通协调,确保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在侦查、审查起诉、审判阶段都能及时依法获得法律援助,切实发挥法律援助人权司法保障作用。
为了保障会见时间,避免法律帮助走过场,法律帮助频次设置上限,规定值班律师一天最多办理6个法律帮助案件。区局与区检察院、开发区检察院联合印发《关于开展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的实施办法》,探索审查起诉阶段法律援助工作全覆盖。
加大对残疾人、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法律援助力度,法援中心联合司法所、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开展“法援惠民生”主题宣传活动40余场次。向群众宣传《民法典》《残疾人权益保障法》《未成人保护法》《法律援助法》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》等相关法律法规。深入劳务市场、工地、企业等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地方,广泛开展法律咨询服务。在“春季招聘会”“学雷锋”“3·15”“4·8司法日”等重要时间节点,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活动20余场次。零工市场法律援助工作站以协调劳动关系、调处劳动争议为日常工作重点,积极引导劳动者通过法律援助、人民调解等合法途径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此外,推行便民举措,强化法律援助服务效能,降低受援门槛,放宽经济困难标准,将经济困难标准调整至本地最低工资标准,完善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挂钩的经济困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,使法律援助惠及更多的困难群众。在具体工作中,将《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考评表》等材料作为法律援助案件归档材料入卷,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案件卷宗质量。
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任国勇
校对 李海慧
